最近讀了汪培珽「管教阿,管教」,從中讓我有非常多的生活教養省思

昨晚快手黃小維,我不過只是轉身在書桌上找個小物,一回頭竟然發現遍地狼藉的濕紙巾

當下黃小維因為我的驚嚇聲,從容的回頭望著我愣了不過~~~2秒

隨即小手便又完全不聽使喚持續瘋狂揮舞抽取進行著,望著蹲坐在地上抽得不亦樂乎的小小背影

面對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景,我卻一點也沒有要生氣處罰的衝動

黃拔說:「
你還有時間拍照......叫他去罰站!!」

想想當小小孩子一天天的長大,生活週遭各種事物在他眼中充滿著無限的好奇與新鮮



愛拿著爺爺泡茶的茶葉鋁罐不停碰撞敲打,也喜歡模仿大人拿著搖控器對著電視作勢選台

更喜歡拿起電話隨意撥號後像小大人般邊走邊聽,愛翻拉圾筒尋找可能從中獲得驚喜的樂趣

當折好的衣服,大人邊折小孩就邊翻亂,推著椅子行走覺得樂趣多多

踩著椅子一蹬,爬上至高點所獲得的成就感,把一張A4紙撕得比用碎機還撤底

三分鐘熱度的把玩心理,愛將手上物品隨手扔



多數在我們大人眼裡的「危險」「不對」的行為

對小小孩而言,各種不同的觸覺、視覺、聽覺、味覺的誘因

他們只是在生活中透過摸索來試探大人的反應

像是對自己挑戰,也是在對大人宣示,這都是在身心發展過程中必經過程

更是我們沒辦法理解從中所獲得的自我肯定



而這次失控抽取衛生紙的畫面--->只不過我們換成濕紙巾當照片PO上Facebook分享

身邊很多無論是已婚有小孩、單身但家中有小孩…或是…立即引起共鳴,朋友如雪片般飛來的留言回應

是不是也喚起了每個家長過往再熟悉不過的記憶,我只是以一個媽媽的角色

用相機紀錄下讓長大後的黃小維也能和我一起開心回憶這可愛....ㄜ~~~~又無奈的一幕


今天和婆婆進廚房煮飯的同時,把昨晚黃小維瘋狂抽取濕紙巾的案發情況陳述給婆婆聽

並引用了書中一句「每個『不』字後面,都要接『三分鐘的道理』」

在我還沒看這本書前,無論在單身時教導家中的小姪子,或是現在自己也當媽,在教育自己曾懷胎9M的孩子

當面對小小孩無論是初犯或累犯的行為 ,我都是以在說「不行」、「不對」、「不可以」後

當下說道理,並解釋為什麼「不行」、「不對」、「不可以」的緣由

隨即立即小處罰…maybe打手心、或是面壁罰站…只不過那時的「說道理」通常只是短短幾句交待帶過


現在的我努力發揮與事件相關聯的口說想像力,希望在面對小孩犯錯之際

還能以理性的態度激發出「耐心」與「愛心」的驚人潛力

與具備唱作俱佳的本領,努力擠出「3分鐘的道理」


「維維~濕紙巾不能這樣全部抽出來丫,這樣不對!!抽出來放在地上全部都髒cc

如果便便要擦屁屁就沒有濕紙巾可以用了,這樣屁屁一直臭臭濕搭搭不舒服像Monkey紅咚咚

維維晚上累累就會因為屁屁紅紅痛痛睡不著怎麼辦?這樣就會跟熊貓一樣眼睛一圈一圈黑黑醜醜的哦~~~」

.......表情一臉凝重的看著黃小維並說著道理,手邊還不忘自己默默的邊將散落一地的濕紙巾再塞回去......


舉完了擦屁屁的例子後,緊接著…


「而且,把拔每天上班工作賺錢好辛苦,賺錢錢要買維維的布布、ㄋㄟㄋㄟ…(批哩啪啦講一堆),

這樣全部抽出來好浪費,如果把拔開車車帶我們去兜風散步,維維手髒髒沒有濕紙巾擦

不小心把手手的細菌吃到肚子裡去生病了怎麼辦?

生病要吃苦苦的藥,生病就不能出去散步走走了」->裝一副可憐樣

3分鐘了嗎?!正當梗都用完的時後…想不出其他詞的時後~~只好一再repeat…

again~~~~

again~~~~

果然~~~~沒多久!又把大眼蛙水壺隨手扔!!!!

「說道理」戲碼又再次上演…

again~~~~

again~~~~


對現在正呀呀學語,只會叫爸爸、媽媽的黃小維而言,「說道理」也許讓他若有似無的一知半解

沒辦法一試見效,但在現階段的年紀,需要極大的「耐心」對待

我還是要秉持著說道理的原則,不厭其煩的持續下去,我相信終有一天黃小維能懂我的心意

打開心防,改邪歸正--->是沒有這麼罪大惡極啦vv"


在和婆婆陳述的過程中,婆婆也表示認同小孩是需要被好好教育的!

但~~~~

「對啦!但他現在還小還不懂,長大就要教了!!!!」

這是許多傳統父母的認知,常常當小孩一做錯事後,除了當下嚇聲「制止」

小小孩接下來就必須承受隨即而來的手心連環打,小孩做錯事,難道大人不需要自我檢討嗎?

「其實你早已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,教導你的孩子了 !」


現在還小聽不懂?試問各位媽咪們

在你心目中,小孩到底什麼時後才算是長大?!

教育?!該從什麼時後開始「說道理」才是你認為小孩懂的時機?!


同住在一個屋簷下,兩代之間的教養該如何從中達到共識取得平衡點???

曾經試圖想和家人分享書中的教養觀,但從古早傳下來「不打不成器」的教養方式

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來已根深蒂固,要傳統長輩去接受「愛的教育」「說道理的教養觀」

或許這對他們來說「用打的比較快」、「打才會怕」…

用傳統父母的教養方式小孩一樣可以平安長大成人

但要打到什麼時後?!才能讓這場親子戰爭和平落幕?

當小孩跌倒,大人總是教小孩拍打地面「壞壞打打」「害我們跌倒」

換個角度想,為什麼跌倒不先自我反省而是先怪罪對方??

話說黃小維跌倒或是碰撞受傷,他一樣會出現「拍敲」碰撞的地面or牆面…等等的動作

但我對這事件的解讀是~~~~,我要我的孩子跌倒先學會勇敢站起來

要他輕拍跌倒受傷的地面不是要他怪罪對方,而是告訴他「這裡硬硬扣扣~~~是不是要注意安全!!!要小心!!!」

無論黃小維是因為奔跑跌倒,或是因為遊戲碰撞受傷,至今他都會在跌倒or碰撞的地方輕拍

並吚吚阿阿的告訴我們這裡「硬硬扣扣好危險」


當你在百貨公司看到小孩在手扶梯逆向行走、玩耍,當在用餐的同時,別桌小孩失控大聲喧鬧奔跑

或是逛大賣場小孩為了買一件玩具趴在地上大哭胡鬧不肯罷休

大人卻是放任視而不見或是當眾嚴厲教訓苛責孩子,你心裡的反應一定和我一樣:

「這爸媽都沒在管嗎?」

「怎麼這樣打罵小孩?!」

「教育真的很失敗!」


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呀~~~~當孩子做錯事用鞭打收場,小孩哭的死去活來,大人也心力交瘁

我想這不會是我樂見的教養方式,但如果能不用「鞭打」的方式

讓孩子在每次「聽道理」的成長過程中

間接啟發他對未來論生活、學校、工作面臨處理危機的邏輯與判斷能力

我一定會選擇後者,所以我想努力試試看!!

新聞常見播報兒子殺爸爸~~打媽媽的忤逆行為,個性的偏激、傲慢的人生態度


「再好的孩子,只要放在不對的環境裡,一樣會變壞」


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未來和我會是無話不談的朋友,知書達理的好孩子,擁有人人稱羡的親子關係

對他,「家」是永遠充滿「愛」的歸屬,而不是一放假就想往外面跑和家人沒有交集的獨立個體

遇到青少年期背後所隱藏的未爆彈不預而知,在「愛的小手」「竹鞭」陪伴童年的環境中成長

我不能否認也是有教出優秀成績的孩子的可能,但兩代之間的大洪溝也可能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越變越大


不要只當個負責照顧孩子三餐溫飽的〞鐘點媽媽〞

汪培珽「管教阿,管教」是值得家長一讀的一本好書!












喜歡這篇文章分享嗎?歡迎並點下右下角推薦分享哦!






  更多有趣的育兒生活分享可點選下列連結: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維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